找到相关内容123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——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

    心理素质问题,即常有有漏的烦恼所杂染法相伴随。这就启示我们,如果反观,向自己内开发,练磨其,洗涤尘染,那么,人的感觉就会海阔天空,成为不受物欲羁绊的自在人,所谓成佛作祖是也。  然而,除去...注重于内在的心理心态的动机,而不是仅拘泥于外表的作业行为,不把表面的行为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,而是以内在心念动机的善恶趋势来决定。正因为如此,佛法的意图就是希望我们这些凡夫众生反归反观,纯正心念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0753817.html
  • 谈心力

    多少,黑暗想念有多少,不好的情绪波动又有多少,我们只要一反观就知道,这些都是家贼。如果我们没有心力(战斗力),哪有能力来围剿它们,一举将它们歼灭呢?到最后一定被习气、惯性所打败,心灵上若不是呈现出...去求、返观,往内心去下功夫。但是我们平时的心念习惯于往外跑,容易被外在的缤纷万象所吸引,不知「反观」,不知「直观现前的一念」,就这样迷失了自己,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「外道」,所谓的「一念外驰...

    云 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3355091.html
  • 唯识学--转识成智的理论和方法

    凡夫众生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,即常有有漏的烦恼所杂染法相伴随。这就启示我们,如果反观,向自己内开发,练磨其,洗涤尘染,那么,人的感觉就会海阔天空,成为不受物欲羁绊的自在人,所谓成佛作祖是也。 ...业力观,是注重于内在的心理心态的动机,而不是仅拘泥于外表的作业行为,不把表面的行为作为衡量善恶的标准,而是以内在心念动机的善恶趋势来决定。正因为如此,佛法的意图就是希望我们这些凡夫众生反归反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2860605.html
  • 《传心法要》初解

    他就在自己的额头内,当下反观,当时就可以看到宝珠在内,本具足,从未丢失。故此学道人只是自己迷本心,不认得就是佛,遂向外寻觅,以为心外有佛有法,起功用行,或在身体上用功,糟蹋身体;或祈求神佛加持...来去,实际上都是起用,佛陀心中来,不从外得,虽起用现种种境,但是本体未动,不曾生灭,虽说一切法,但是不留一点法尘在心,故而如来善护念,善咐嘱,是对反观,而不是眼中的佛陀有一个实体的存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2563223.html
  • 禅宗与文人画(3)

    ,不可言说的,言语断道。云门禅师的这种回答,在于让学人抛弃习惯的语言问答,回过头去反观、体悟自性。  再如公案中那个最著名的热门“话头”: “何为祖师西来意?”据说仅见于记录的答案就有230余则“一寸兔毛重九斤”, “庭前柏树子”,“床脚是”, “东壁上挂葫芦,多少时也”, “因什么向院里骂老僧”,“板齿生毛”等等,所有这些回答,都是让人从这些不涉理路,不落言诠的答非所问中,反观,明心见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964956.html
  • 星云对临济禅的诠释

    青天轰霹雳,陆地起波涛”。显而易见,“暍”的原则、要点、区别,都是反观、觉悟人生的方法和途径。也就是说,所有这些接引学人的手段、要求,都是可以变通的权宜之法,而非...醒世棒暍   从方法上讲,临济以暍著称,一暍千古,截断众流,目的是破除执著,反观,无凡圣、无造作,悟在当下,悟得平常。凡对临济禅有所了解的,对此都有深刻印象。星云接引学人,恰恰采用的是与临济禅和而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169457.html
  • 烦恼的体相、生起次第、起因及过患

    上人们的烦恼而已。(言教)   正因为没有圣言量的指导,现代人大多造业的同时已毫无取舍的智慧,对善恶染净的辨别力几乎完全丧失。人们根本不知道反观、认识烦恼,反而时时随顺烦恼、加强烦恼,所以在...不堪飞锡到,恐惊莺啭尽楼前。”之句。又古德有“辞朝贵招宴”偈云:“昨日曾将今日朝,出门倚杖又思维;为僧只合居山谷,国士筵中甚不宜。”为净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烦恼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0810102858.html
  • 《入行论》讲记(二十三)

    作法是指观想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,在他们面前忏悔;取相与厌患对治力没有差别,即反观,对所造的罪业生起极大的后悔;无生指发起惭愧之,发誓今后绝不再造这种罪业。此三种方法类似于四种对治力。七种发心包...闻思修行,但真正依靠四种对治力来忏悔、观察的时间并不多,所以很想抽出一段时间一心忏悔。但这个梦想能不能成真也不知道,毕竟我们的寿命太无常,死主阎罗什么时候降临,谁也定不下来,相续中的罪业如果没有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0921066596.html
  • 喇拉曲智仁波切略传

    优良传统,但也不要随波逐流,被迷乱的外境冲昏头脑,时时刻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位修行者。作为修行人,最好能追循往昔的成就者依止静处,反观。若不能做到这样,也应修持正法、取舍因果、祈祷三宝,力求身在尘世不...愿文大疏》,大家更会迫不急待地想了解其作者的事迹、功德。诚如大智者谛洛巴所说:"欲趋入金刚乘,相续中生起甚深胜义智慧,即生成佛,必须对上师生起恭敬,而这种恭敬完全依赖于信心,要想产生强烈的信心务必...

    堪布索达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5643617.html
  • 烦恼的体相、生起次第、起因及过患

    取舍的智慧,对善恶染净的辨别力几乎完全丧失。人们根本不知道反观、认识烦恼,反而时时随顺烦恼、加强烦恼,所以在遇上诱生贪嗔等的对境时,毫无对治力,根本不知如何防护,这样非理作意立即现起,烦恼...“城市不堪飞锡到,恐惊莺啭尽楼前。”之句。又古德有“辞朝贵招宴”偈云:“昨日曾将今日朝,出门倚杖又思维;为僧只合居山谷,国士筵中甚不宜。”为净,防止心相续被污染,以免未成就前为恶缘所害,而破戒失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845087.html